bet365365,国内专业学术论文门户网站!
bet365365
学术论文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网站首页>学术论文>基于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浅析

基于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浅析

TIME:2015-08-07 FROM:www.www.imsohu.com AUTHOR:bet365365 CLICKS:
  摘要:本文从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两方面着手,强调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注意兼顾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要求。具体包括夯实理论基础、任务驱动式及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及建立试题库、科学设置题型及强化外语能力培养等。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考核/考试方法改革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授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及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具体应用。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应兼顾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要求,特别注重课堂教学与考核的模式、方法及手段等的合理应用。

  一、该课程课堂教学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一)贯彻夯实理论基础的主导思想

  这里所说的理论基础是指对于常用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如:《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UCP600》、《2010通则》等条文的解读。这些规则、惯例是国际贸易领域中公认的、被普遍接受和应用的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行为准则,国际贸易实务各环节的操作都须按照相关国际贸易规则、惯例进行。这些规则、惯例的内容也涵盖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绝大部分内容,但由于这些规则、惯例都是从英文翻译而来,大部分教材中对于这些内容的阐述并不十分详尽,有些还略显晦涩、拗口,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否则,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必将是无源之水,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教学效果不好。

  (二)在教学模式上应注重“任务驱动、讲练结合”

  “任务驱动”是近年来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这也是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有效保障。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以进出口业务流程为主线、以每个交易环节为授课单元而进行的。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以前述的“理论”教学为基础,有计划地设置具体的情境及任务,即:把每个业务环节或授课单元以较明确的任务形式下达给学生,以此驱动课程的教学,同时辅以相关理论、惯例等相关内容,如:交易磋商、相关合同条款的拟定、合同履行及善后处理等。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具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突出了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又使教学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使学生得到实际业务操作的训练。这样讲练结合,兼顾了理论与实践的需要,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在教学方法上应以案例教学为主

  案例教学已成为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甚至在一些中小学的课堂上也会出现案例教学。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这样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中更应加强案例教学,但应该是在前述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按照国际贸易实际业务流程、结合具体工作任务或授课单元选取合适的案例。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案例选取应注意其针对性

  结合具体工作任务或授课单元目标,选取最能凸显该单元核心内容的案例,不能过于开放、宽泛。否则,学习起来容易与其他知识混淆。如:在讲授L/C性质和特点的时候,应结合其银行信用、依据合同开立但独立于合同之外及纯单据买卖的特点,以某进口商委托银行开立L/C,后进口商倒闭无力支付货款,而开证银行以此为由拒绝议付单据为例进行讲解。这样针对性强且紧密结合授课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等把所有课程内容都讲完后,再进行综合性的案例训练,学生能力提升的效果会比较明显。

  2. 案例选取应注意其真实性

  案例应该是实际业务中的典型实例,有其真实的发生情境。这样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学生更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但如果所选取的案例不是真实发生的业务,一方面会降低可信度、不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还可能存在一定漏洞,难以凸显授课内容的核心问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 案例选取应注意其可操作性

  案例的可操作性是指应选取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的案例,即:能在既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系统、规范地讲述并能兼顾课堂教学节奏,而且最终给出一个明确、具体的分析结论。因时间所限,课堂教学中很难完成较大的、较综合的案例。如果刻意追求案例的大型化、综合化,那么课堂教学进程就很难掌控,操作性不强。当然,综合性的案例在该课程教学中还是必要的,只不过应在综合实训中使用。

  二、该课程考核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课程考核是整个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课程考核应兼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因此,应加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考核/考试方法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建立题库,教考分离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中应突出该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培养,更注重国际贸易实务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特点,可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建立试题库既可以督促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避免学生养成“平时不努力、 期末搞突击”的坏习惯,实行教考分离可以促使教师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2.试题题目类型应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在该课程的考试命题时,应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综合要求,兼顾记忆性、应用性及综合性题型。如:既要有名词解释、问答题等一般记忆性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对国际贸易规则、惯例以及一些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还要有案例分析、计算分析等应用性题目,考核学生对于国际贸易实务业务流程各环节操作的掌握情况。另外,还应有单证缮制、审核等综合性题目,这是该课程最核心的能力要求之一。当然,各类题型的分值比例可是具体情况而定。

  3.考核时应突出外语能力的考核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本身就具有涉外性特点,实际业务中对外语的要求较高。因此,在考核时要突出对学生外语能力的考核。这里所说的外语能力要求主要是指国际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在考核命题时可在合同及L/C条款、单据缮制等方面加以强化。

  综上,基于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授课对象的实际,应从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等两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最终形成一套适合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

  参考文献:

  [1] 韩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J].北方经贸,2014,(2)[2] 赵志红.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4,(1)[3] 周伟.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工程任务课程化改革浅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2)[4] 辛文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对策[J].天津职业学院联合学报,2010,(5)
论文中心检索
热点资讯
最新论文
最新期刊
最新征稿通知
网站首页 -学术期刊 -学术论文 -论文中心 -往期目录 -期刊大全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bet365365隶属于凉山州达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网站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本网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CopyRight (C)2004-2014 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西昌市宁远街1号
bet36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