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365,国内专业学术论文门户网站!
bet365365
学术论文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网站首页>学术论文>“三生·三成教育”与学生素质提升

“三生·三成教育”与学生素质提升

TIME:2015-08-11 FROM:www.www.imsohu.com AUTHOR:bet365365 CLICKS:
  【 摘  要】“三生·三成教育”是对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和成长教育、成就教育、成功教育的总称,其中的“三成教育”作为一种新提法和新理念,是对“三生教育”理论的充实和完善。“三生教育”和“三成教育”是个有机统一体,生命教育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生活教育是方向;成长教育是前提,成就教育是关键,成功教育是目标。切实落实“三生·三成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关键词】“三生教育” “三成教育”  高等教育   质量工程   学生素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若干年前,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在云南省内下发了《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对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和方法等作了充分说明,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在全国,特别是在基础教育界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高等教育也应该大力借鉴“三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应及时拓展、充实以“成长教育”、“成就教育”和“成功教育”为内容的“三成教育”,并把它和“三生教育”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目标,以更好地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三生·三成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2]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中国的教育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中国有一流的学生,但却没有一流的人才,中国教育教出来的学生严重“营养不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基础教育问题多多,高等教育也不乐观。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高等教育大国,但绝不是高等教育强国。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教育改革和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三生·三成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反思一:教育的功能是否就是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是否就是要培养领袖和科学家?我们的幼儿园常常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对孩子提出要求,按照科学家、领袖、伟人的目标来施教,而大学又往往按照幼儿园和小学的要求来施教。这是为什么?

  反思二:为什么现实中,我们的德育效果不佳,实效性大打折扣,学生人格缺陷明显?十年前,成都“热狗事件”和北京的“刘海洋事件”凸显出的人文素质的缺失,为何在今天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是在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最关键的是品格素质。品格素质的培养是从幼儿一直到大学的系统工程,我们缺乏的是每一阶段的认真务实和锐意创新。

  (二)“三生·三成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回归一: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教真育爱”。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人的幸福”。 为什么我们的培养的学生往往缺少爱或表现为畸型的爱?客观地说,“三生·三成教育”并不是教育理论和理念创新,而是对教育本真的一种回归。

  回归二:什么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要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水平和行为实践,健全人格。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教学模式,从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一直难以撼动的应试教育和以升学率、考研率、论文、学位等来衡量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的体制,难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我们的学生没有真正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生活观、成长观和成才观,生存能力、生活能力、成才能力等较弱,我们的教师也要反思一下,对教育的核心理念和要求,我们到底了解了多少?认识了多少?感悟了多少?作为了多少?

  (三)“三生·三成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举措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 “就业难”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毕业生的生存与发展。现实中,学生的避险能力、法纪意识、竞争方式、心理健康、创新才能、审美情趣 、幸福观念等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以心理健康为例,黄帝内经曰: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心理能治病,也能致病”。现代健康的标准是,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而我们的在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界的焦点和难点,一项调查显示:高校学生中因精神疾病不能坚持学习而休学占休学总数的37.9%,占退学总数的64.4%。[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精品课程、教学保障等方方面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常规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应该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有所作为,我认为,“三生 ·三成教育"应该大有作为,“三生 ·三成教育"既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三生 ·三成”教育的核心要义

  在“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生活教育是方向。[4]在“三成教育”中,成长教育是前提、 成就教育是关键,成功教育是目标。

  “三生教育”和“三成教育”是个有机统一体,没有孰轻孰重之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该贯穿于学生的一生,落实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只是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基础、不同品性的学生侧重点要有所不同。教育的保底目标是合格公民的培养。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合格公民的基础目标不能实现,所谓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然而,一个国家的教育仅仅培养合格公民是不够的,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高等教育必须唱响“三生 ·三成教育”的主旋律,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三生 ·三成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

  主要指“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提出,它不仅包括对生命本身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命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合理关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珍爱生命。教育缺少爱,是最大的悲哀和失败。

  “生命教育”寄语——“希望被人爱的人, 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美:富兰克林 )。

  (二)“三生·三成教育”是一种体验教育

  主要指“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生存知识和技能,提高生存适应能力,进而学会在压力下生存,在紧急状况下生存,在集体中生存,在逆境中生存。前不久,网传厦门大学计划开设“爬树训练课”消息,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要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

  “生存教育”寄语——“经历是一种财富,有失败的经历也比没有经历要好过一百倍”。

  (三)“三生· 三成教育”是一种感悟教育

  主要指“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意在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自觉抵制诱惑,进而追求幸福生活。这种感悟要充满激情并且富有兴趣,促使学生实现从感到悟、再到醒的理性转变“生活教育”寄语——“先做自己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四) “三生 ·三成教育”是一种开放教育

  主要指“成长教育”。现代社会是高度开放的社会。高校倡导学术自由和创新思维,要面对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以开放的胸怀、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学生。不管学生有什么想法,都要包容,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实施开放教育,关键在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如果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问题,就会把学生当做“管教对象”,就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对立情绪。

  “成长教育”寄语——“一类教师教境界,二类教师教方法,三类教师教知识”。

  (五) “三生 ·三成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

  主要指“成就教育”。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5]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服务”等活动,在实践中,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思维,收获成就的喜悦。

  “成就教育”寄语——“高调做事,你会越来越优秀”。

  (六) “三生·三成教育”是一种快乐(审美)教育主要指“成功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心态。善于体验快乐,苦中求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要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成功并不是专指某人在某个领域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作为更多普通的劳动者,只要人格完善,心胸宽阔,家庭幸福、子女成才、身心健康,虽普通、平凡,也是一种成功,也是一种幸福。

  “成功教育”寄语——“认认真真学习工作, 健健康康享受生活”。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要求把教育发展看作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三生·三成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体系,各要素之间是个有机的整体,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应该总体设计,精心谋划,并把它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项具体工作中,才能真正在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三、 “三生· 三成教育”的实践及成果

  近年来, 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思想实际,我们探索并确立了“一二三”的学生教育总体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以育人为中心);坚持两个服务(为教学中心地位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实施三个推进(推进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推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推进学生社会化进程),探索出开展“三生·三成教育”的主要实践方式,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在“三生·三成教育”具体实践活动中,我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讲授式方法——专题讲座,理论指导(如心理健康;女性健康 ;宗教与信仰;艺术与人生等)。

  案例式方法—— 结合案例,分析评判(如自然灾害的预防;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如何克服网瘾?如何面对挫折等)。

  探究式方法——互动讨论,平等交流(如艺术的价值;精品艺术鉴赏会;宗教、邪教与信仰;考研经验交流;职业生涯规划等)。

  体验式方法——创设情境,亲身参与(如心理游戏;素质拓展训练 ;交际技巧;义务支教;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等)。

  辩论式方法——设定辩题,开展辩论(如科学的力量;市场原则与党性原则;廉洁与腐败;知识与能力等)。

  竞赛式方法——确定主题,开展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演讲比赛;班级及宿舍间文体交流竞赛等)测量法——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心理测量和咨询服务(卡特尔16PF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职业能力倾向测评等)。

  自学法——推荐阅读书目(如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宗白华《艺境》等)。

  在“三生·三成教育”实践中,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拥有艺术专业的优势,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开展系统的艺术课程学习和校园艺术文化活动,提高“三生·三成教育”的效果。

  生活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真的、善的往往就是美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用独特的语言“化真为美”、“化善为美”。

  如绘画作品《寒江独钓图》(宋代·马远),大胆地利用空白而突出了主体,呈现出清丽淡雅的水墨之中超脱宁谧、闲适、清淡的格调.同时使审美主体体验到江水浩瀚和垂钓者的逍遥自得的审美意境[6],展现了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无画处皆为妙境。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充分表达了道家传统美学思想。三大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又是浪漫派的创始人贝多芬, 中年失聪,如果没有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不可能成为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用自己对生活、生命的理解和真爱,为所有热爱生活的人创作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1841年3月,恩格斯观看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后,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时说:“是的,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而放弃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长相依,人生需要理想来相伴,于是,我又重整一下了疲倦的心情,重新踏上追求理想,挑战命运的长征 。”[7]艺术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充满着“爱”的情愫,她用她独特的语言赞美生命的可贵,生存的力量,生活的美好,成长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和成就的辉煌,使学生在美的感悟和追求中,培育健全人格,演绎精彩人生。衷心希望通过“三生·三成教育”,推进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升,让我们的学校和学生都能够演奏出属于自己的“命运交响曲”!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年4月25日.

  [3]王磊,王萍,董振娟,牟宏伟.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及自杀预防研究概述.求实,2009(S1).

  [4]探寻“生”的意义——就“三生教育”采访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中国德育,2009(6).

  [5]江泽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1995年5月26日.

  [6]汪杰.从马远《寒江独钓图》浅析山水画“空白”的审美意境与哲学基础.魅力中国,2011(11).

  [7]朱春雅.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震撼.济南大学文学院网站,2012年5月24日.

  
论文中心检索
热点资讯
最新论文
最新期刊
最新征稿通知
网站首页 -学术期刊 -学术论文 -论文中心 -往期目录 -期刊大全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bet365365隶属于凉山州达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网站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本网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CopyRight (C)2004-2014 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西昌市宁远街1号
bet36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