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因素分析及干预
收录时间:2015-10-21 作者单位:佛山市中医院 作者:邝雪辉 CLICKS:
摘要:本文从医护人员的职业、组织管理和个体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护人员工作倦怠的相关因素,提出了通过个人努力、科学管理和社会支持来对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干预措施。关键词: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干预
由于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的责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工作中产生的倦怠感就成为当前临床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现象正威胁着医生、护士的身心健康,并对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有资料显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护士的职业压力[1],而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可能是影响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主要因素[2]。
1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
1.1 职业方面
1.1.1 工作压力过大 我国医患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医生的工作量大,潜藏着倦怠发生的高危因素[2]。大部分医生因为病人多,病情变化复杂等因素都不能按时下班,常常是超负荷工作,及工作环境嘈杂导致烦躁、焦虑情绪。而在护士的5个压力维度中,排在首位的也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且其维度内的“工作量太大”成为35项压力源中的首要压力源[3]。
1.1.2 心理负担过重 医护人员的工作场所中常常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以及细菌、病毒的威胁,时时面对不确定因素,须做出迅速反应[4];同时还要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保健和治疗等,除造成医护人员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会导致继发影响,造成工作的失误和差错。
1.1.3 复杂的人际关系 医生、护士在工作中不但要处理好与病人和家属的关系,还要协调同事、领导、相关科室等多层关系。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家庭与工作冲突,各种角色难以平衡,这些因素长期困扰均可引起倦怠。
1.2 组织管理方面
1.2.1 社会因素 职业倦怠更属于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医护人员工作性质特殊,社会上很多人对此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有所不同,如:对医生有较大的偏见和过高的期望、护士的社会地位偏低、过激的行为和语言等,都对医护产生很大的压力 ,情绪倦怠明显。
1.2.2 管理因素 医院的管理中经常出现夸大医生的工作能力,但实质性参与程度较低;忽略护士的工作业绩较明显,对医院事务和病人处理方案的参与性不强。物质及精神的奖励对提高一个专业从业人员的自尊心及专业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
1.2.3 人事制度改革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段深入,医院劳动人事关系出现改变,很多新毕业医生、护士和单位之间的人事关系是聘用关系,随着而来的是同一团体内的同工不同酬,有稳定劳动人事关系的护士情感枯竭程度高于聘用护士。
1.3 个体方面
1.3.1 应对方式 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个人成就感;消极的应对方式与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呈正相关[6、7],由于医改等多种因素,加剧了医护工作的消极心理,工作压力引起的倦怠随之增大。
1.3.2 人格类型 A型人格较B型人格者去人格化程度更高,与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呈显著正相关,并对二者具有正向预测作。由于护士的工作负荷大,生活无规律,倦怠明显增加,严重者可出现去人格化倾向,对病人冷漠,像机器一样工作等。
1.3.3 期望值 喜欢工作的程度和对工作的期望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倦怠程度越低,工作投入的热情就越高。反之,工作消极,缺乏主动性,造成工作无成就感。
2 干预措施
2.1 个人努力
对缓解倦怠,个人自身调节非常重要,有关研究发现,积极应对水平较高、消极应对水平较低的护士,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通常能采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处理,极少采用回避和等待等消极态度[3]。对医护工作倦怠的干预越早越好,加强学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医学生在学校期间应增加如何调节工作压力及人际沟通技巧的课程。
2.2 科学管理
2.2.1 保证编制、优化配置、合理分工 按国家要求比例配备医护人员;对不同年龄段的医护人员给予合理的调配,因为工龄因素在情感衰竭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16~20年工龄的医生情感衰竭最为严重[2]。特别对高龄护士,要根据个人特点切合实际地安排岗位。
2.2.2 加强人性化管理 女性医护人员在情绪衰竭方面要显著高于男性医护人员。所以护士应被重点关注,如:尽量减少专业以外的其他杂务;根据生物钟及女性特有的生理变化进行弹性排班;从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关怀,有利于医护人员舒缓紧张情绪,提高工作效率。
2.2.3 重视奖励机制 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一个人的影响都非常大。医院要适当地增加医护的福利待遇,改变工作条件;精神激励在知识经济时代仍是一种效果明显的激励手段,所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创造更多的晋升机会等,都可有效地提高满意度。
2.2.4 积极应对 采取多渠道的应对方式以减轻压力。如:安排心理医师定期讲座,可以建立各种支持小组,发泄不满,调节情绪;条件允许可到旅游景点疗养等。按国家规定,每年定期休假,及时调整状态。
2.3 社会支持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使个体减轻压力,减慢倦怠感的产生。国家卫生部门的领导应重视医护倦怠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负面影响,逐步建立相关政策法规,并完善监督体系,同时加强社会舆论的宣传,建立良性的社会支持体系,不断地提高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工作待遇。患者、家属及社会大众应对医护人员抱有合理期望,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压力。
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质量,我们应重视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预防和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 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35(11):645-648.
[2] 赵玉芳,张庆林. 医生职业倦怠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5):1137-1138.
[3] 谢文,张振路,郑志惠等. 护士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5):462-463.
[4] 王士兰.知识经济时代的护理管理[J].护理研究,2005,19(3):549-550.
[5] Tyler P A ,Ellison R N. Sources of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high-dependency nursing[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4,19:469-476.
[6] 周彧.护士工作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5-07-15.
[7] 刘秋鸣,郭华,施莉琼等.护士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调查和对策[J].上海护理,2004,4(2):10-11.
[8] 蒋奖,许燕,林丹瑚.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A型人格、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 学, 2004,27(2):364-366.
作者简介:邝雪辉(1977-),女,佛山市中医院,护师 ,本科
版权提示: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收录文章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如需删除,请致函 tg@www.imsohu.com,我方会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 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 兽类学报2005年第2期
-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8年第6期
- 世界农业2014年第4期
- 热带气象学报2010年第5期
- 江苏高教2006年第1期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年第2期
- 兽医导刊2012年第1期
-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2011年第2期
- 教育艺术2005年第5期
- 广东牙病防治2009年第8期
- 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 钢管2011年第2期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年第4期
- 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第5期
- 石河子科技2012年第2期
- 杂草科学2014年第1期
- 中国药师2011年第4期
- 交通财会2012年第1期
-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4年第5期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第9期
-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年第4期
- 铀矿地质2014年第5期
-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第8期
-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年第6期
- 中华医史杂志2010年第6期
- 中国市场2013年第23期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第4期
- 医药前沿2013年第17期
论文中心检索
热点资讯
- 湖南大黑马一夜变百亿富豪 成新一届女首富
- 交通部官员:网约车新政会管死专车是误解
- 环保部:疑似秸秆焚烧致中国入秋大面积重霾
- 上海将试水以每月50元服务费取代出租车份子钱
- 湖南单独二孩实施1年半:公务员最想放开两孩
- 长浏城铁重启在望 单程不到半个小时
最新论文
-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因素分析及干预
- 人参须水提液对D-半乳糖致雄性大鼠骨质疏松骨量的影响
-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推进政府购买社区卫生 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 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的立体推进模式探讨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分析
- 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肛19例
- 平肝降压丸改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 因时制宜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最新期刊
- 作物杂志
- 华东经济管理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工企医刊
- 食品与健康
- 实用预防医学
- 卫生经济研究
- 卫生软科学
- 卫生职业教育
-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 华南预防医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最新征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