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
TIME:2015-09-12 FROM:www.www.imsohu.com AUTHOR:bet365365 CLICKS:
摘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中心,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淡化教师权威;通过数学学习,将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数学;观念创新
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中心
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得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很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要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式教学观念转变,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新课程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教育就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的培养。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仅要重视人类认知结构,而且要关注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要理解学生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学生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因而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从全面发展的视角关注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二、淡化教师的权威
以人为本强调小学数学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应该与学生的兴趣相联系。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自然就要淡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意识。反对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由上级的权威者把所必须接受的东西传给下级的接受者形成的教育体制,不是教育,而是灌输、宣传。
囿于客观条件和诸多因素,传统数学教学的掌控者主要是教师,他们牢牢把持着教学话语权。这种教师主宰教学的状况,在文化反哺时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学成为一种交流与分享,可以而且应该实现师生共同参与。
当代学生渴望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互相沟通、探讨,渴望教师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难处,彼此间建立起信任、平等的朋友关系。中国传统根深蒂固的长幼有序思想受到冲击,强调互动双方的地位平等以及互动双方应该共用一套社会标准。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固定地位,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他们之间地位平等,当然也就不存在教师的权威。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的发展。”强调教学是一种活动。而这种活动必须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说的那样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淡化教师的权威,师生平等。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应树立解决问题的教学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就是使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使数学抽象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我们在教学中,把那些枯燥的、脱离学生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始终提倡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提倡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具备一定探索性的问题;提倡选择图画、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实际的联系,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初步掌握一些应用数学的技能,加强了数学的应用。[2]
如前苏联教育家鲁宾斯坦说:“教育的主要任务恰恰在于通过各种途径把人们和生活联系起来,要从各个方面向他提出使他感到有意义,有吸引力的任务,使他把这些任务当作自己的任务去解决。”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首先自身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提出、提供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观察、解释、探究。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数学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人的生活行为事件,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原型,巧妙地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 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计算自己所在教室的总面积等等,就是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有效结合。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使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
新课程、新理念时时刻刻冲击着小学数学课堂,这要求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数学课程标准,转变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推荐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 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第24期
- 贵州农业科学2014年第1期
- 钓鱼2011年第9期
- 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 地球2003年第2期
- 化石2009年第2期
-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4年第6期
-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 科教文汇2012年第29期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 管理观察2012年第28期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 书屋2006年第2期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
- 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第4期
- 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第9期
- 解放军健康2005年第3期
- 福建茶叶2004年第2期
-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年第9期
-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年第1期
- 热带气象学报2012年第5期
- 德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 广西林业2005年第2期
- 化工环保2013年第1期
- 国际遗传学杂志2006年第4期
- 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14期
- 江苏中医药2010年第1期
- 食品安全导刊2014年第8期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论文中心检索
热点资讯
- 2015年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简介
- 库克终于走出乔布斯阴影 不再是遗产托管人
- 益阳女郭美美因开设赌场罪被判5年
- 罪犯服刑意外死亡 监狱方称系正常病亡
- 长沙晚报原社长张可夫被开除党籍
- 天津港消防队牺牲消防员家属获赔约230万
最新论文
- 以人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
- 浅谈中职学校数学教学
- 浅谈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
- 从就业招聘到国际商务函电课改的思考
- 提高初级汉语口语课开口率的对策分析
-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 浅析多媒体技术优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的探究
最新期刊
-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
- 江西地质
- 农业机械学报
- 江西测绘
- 建筑机械化
- 技术物理教学
- 农业科技与装备
- 计算物理
- 建筑技术
- 计算数学
- 计算力学学报
- 农业机械(上半月)
- 建筑工人
-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现代商业
- 建筑电气
- 商业经济与管理
最新征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