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物杂志编辑�007年第1期投稿邮�/title>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作物杂志2007年第1� />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 <meta name="Copyright" content="作物杂志编辑� /> <meta name="author" content="作物杂志编辑� /> <meta name="searchtitle" content="作物杂志编辑部投� /> <title>

作物杂志

主管: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span>
国际刊号�001-7283 国内刊号�1-1808/S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期刊
国家公开发行双刊号期�br>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br />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主编:赵�br /> ISSN�001-7283
CNï¼?1-1808/S
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2号中国农科院作物所�br />
征稿信息
作物杂志现面向社会全面征稿,来稿请直接通过网站在线系统投稿或发我站邮箱。稿件题头下一行必须写清第一作者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包括手机号码;有通讯作者的请给予标注,并写明邮箱。本站的审稿周期�-7天,过期尚未收到投稿的作者可另投其他期刊�br /> 投稿邮箱�span class="T">tg@www.imsohu.com在线客服�span class="T">2833459964 注意�/b>已经通过电子邮箱投稿的作者请勿使用在线投稿系统重复投稿!
2007��

目录·2007��/t>

  1. 提高吉林省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王绍萍,刘文国,WangShaoping,LiuWenguo被引次数�/b>10
  2. 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与策�/span>李明顺,谢传晓,张世煌,LiMingshun,XieChuanxiao,ZhangShihuang被引次数�/b>14
  3. 第一届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杨丽,刘宏伟,周阳,刘秉�/li>
  4. 美国孟山都公司大豆育种新进展赵国顺,颜清上,刘传斌,陈素�b>被引次数�/b>2
  5. 棉花抗黄萎病基因工程研究综述段红英,丁笑生,DuanHongying,DingXiaosheng被引次数�/b>1
  6. 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粮食生产的建议王爱萍,张富�b>被引次数�/b>10
  7. 部分山东小麦高分子量谷蛋�Bx14亚基特异PCR标记分析赵辉,闫华晓,高登征,崔志芳,韩秋霞,王宪泽
  8. 甘薯离体培养配方中不同激素效应的研究唐君,赵冬兰,张允刚,周志林,史新敏被引次数�/b>1
  9. 播期对德国茴香精油含量及组成比例的影�/span>肖艳辉,何金明,黄亲切,王羽�/li>
  10. 夏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子粒品质分�/span>王茹芳,卢思慧,曹金锋,高广居被引次数�/b>2
  11. 特种有色稻糙米颜色表达的花粉直感效应及其应用廖金花,朱建清,LiaoJinhua,ZhuJianqing被引次数�/b>1
  12. 夏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的研究与应�/span>郭振升,张慎举,侯乐新,GuoZhensheng,ZhangShenju,HouLexin被引次数�/b>2
  13.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群体的光合物质积累与叶面积指数变�/span>焦念元,陈明灿,付国占,宁堂原,王黎明,李增�b>被引次数�/b>5
  14. 水稻肥床旱育秧黄(�化苗原因初探曹锦华,朱学进,闵红星,CaoJinhua,ZhuXuejin,MinHongxing
  15. 聚乙二醇对低温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舒英杰,ShuYingjie被引次数�/b>2
  16. 冬小麦春季管理关键技�/span>赵广才,ZhaoGuangcai被引次数�/b>7
  17. 保山市大麦种植区的气候特点与高产分析郑家�b>被引次数�/b>2
  18. 优质粳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span>李斌,毛亚,成明超,刘寿华,陈杰先,毛广�b>被引次数�/b>1
  19. 短季棉种植对华北半干旱区耕作制度的影�/span>胡立峰,翟学军,李悦�b>被引次数�/b>1
  20. 观赏甘薯冬季温室盆栽技�/span>史新敏,唐君,张允刚,赵冬兰,周志林被引次数�/b>1
  21. 甜玉米新品种吉甜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span>赵仁贵,王逸群,蔚荣海,祁新,王玉�/li>
  22. 高寒地区大豆45cm双行密植栽培技术模�/span>孙义春,郭有泉,初元�b>被引次数�/b>2
  23. 冬种甘薯免耕栽培试验初�/span>刘义明,刘志韬,凌钊,韦文芳被引次数�/b>2
  24. 粤优938在浙西南山区的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span>廖必长,谢善�/li>
  25. 马铃薯新品种阿尔法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span>王海�/li>
  26. 北方辣椒剪枝复壮再生果枝秋延后栽培技�/span>丁成芳,吕彦�b>被引次数�/b>1
  27. 从分众化竞争看我国蔬菜种子市场的格局变化李建�b>被引次数�/b>2
  28. 高粱A3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赵威军,张福耀,程庆军,李金梅,常玉卉被引次数�/b>1
  29. 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安麦7号的选育宋长江,陈传奎,郭瑞林,芦连勇,王为民,郭立民,韩勇,李改叶
  30. 饲草高粱杂交种晋�号的选育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程庆军,吕鑫,常玉�/li>
  31. 高产、高抗、优质玉米新品种吉单196的选育孙发明,焦仁海,刘兴二,才卓,金明华,王绍萍,李凤任,徐艳荣被引次数�/b>4
  32.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山�号的选育及效益分�/span>朱霞,吴银云
  33.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渝�0号的选育廖敦秀,石有明,张丕辉,余国东被引次数�/b>2
  34. 杂交粳稻新品种辽�015的选育与应�/span>迟克生,郝宪彬,华泽田,张忠旭,王岩,王彦荣,李全英,苏玉安
  35. 玉米新品种M9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
  36. 裸仁南瓜绿农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span>张艳�/li>
  37. 其他
  38. 优质、高产新株型谷子新品种朝�4号的选育张海金,张宝金,陈国秋,赵术伟,张文�/li>
  39. 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海垦�号的选育宋伟,孙作凤,陈辉,王婧,张磊,李慧英,郭彦泰,王立�/li>
征稿启事
    作物杂志现面向社会全面征稿,来稿请直接通过网站在线系统投稿或发我刊邮箱。稿件题头下一行必须写清第一作者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包括手机号码;有通讯作者的请给予标注,并写明邮箱。本期刊的审稿周期为1-3周,过期尚未收到投稿的作者可另投其他期刊ã€?br />     作物杂志投稿要求ï¼?br />     1 论文撰写要求
  1.1文题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应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在20个汉字以内为宜。尽量不用缩略语。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含义一致ã€?br />   1.2作è€?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ï¼?br />     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ã€?br />     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ã€?br />     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核对,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凡在论文上署名的作者,均应签名授权发表。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可列入致谢部分。通信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信作者。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不是同一人时,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及E-mailã€?br />   1.3摘要 本刊一律采ç”?项结构式摘要,具体层次为:目çš?Objective)、方æ³?Methods)、结æž?Results)和结è®?Conclusion)。具体要求:
    目的:需与正文前言相一致,与结论相呼应ã€?br />     方法:需包括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的名称和必要的分组情况ã€?br />     结果:与研究结论相关的主要结果及数据、统计学意义均应列出,并与文内核实无误ã€?br />     结论:需与研究目的相呼应ã€?br />     中文摘要一般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与之相对应。论著稿摘要请译成英文。英文摘要请译出文题、作者姓å?姓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等ã€?br />   1.4å›?å›?含照ç‰?要精选并应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并在正文中标示。图中注释符号请用“a、b、c、d ……”等英文字母标注ã€?br />   线条å›?打印应该点线分明、粗细适当、墨色均匀、切忌浅淡。图的大小通常ä»? cm×6 cm为宜。横纵坐标标目应简明,且必须标注量、单位国际符号。坐标上的量与单位的符号和缩略词应与正文一致ã€?br />   照片 请选用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反差良好的黑白或彩色照片。显微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组织切片照片要选准所需显示的部位,并将其置于照片中央或用箭头标示为宜。对可辨认的患者照片,作者应负责征得患者的同意,并进行技术处理,尽量使其不易辩认,请在照片的背面注明作者名、图序与上下方向。为防折损,请放在硬纸袋内,勿粘贴在稿纸上ã€?br />   1.5è¡?表应有“自明性”,有简明、准确的中文表题。遵照统计学要求绘制,并写出表序,随文排版。表内一般用阿拉伯数字,上下行位数对齐;数据必须准确ã€?br />   1.6致谢 对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接受委托进行某项工作的辅助人员,以及给予指导、提供资助者,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原则上应征得被感谢人的同意方可提名感谢。致谢内容加括号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ã€?br />   1.7参考文çŒ?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çš?5年内为宜)主要文献为限,在文内用角码标æ³?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内部刊物、未取得国内统一åˆ?ä¹?号的会议论文集及待发表资料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ã€?br />    期刊文献的著录格å¼?作è€?ç¯?é¢?å?刊名,年,卷(æœ?:起é¡?止页.
  作者不超过3位应全列出,姓名之间加逗号ï¼?位以上作者应写出å‰?位作者,再加逗号及“等(et al)”ã€?br />   1.8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200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ã€?非法定药ç‰?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ã€?br />   1.9缩写è¯?除已被公认常用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例如:ACTH、DNA、HBsAg)外,其余ç¬?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后括号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ã€?br />   1.10 计量单位 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在我国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全面贯彻国家标准GB 3100ï½?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在文稿中应正确使用和书写量和单位的名称和符号。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pH用正ä½?,例如:m(质量),t(时间),Î?波长)等;为表示不同的限定条件,量符号可设下角标,例如:物质B的量浓度CB,物质B的质量浓度ρB等。单位符号一律以正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例如kg(千克),m(ç±?等。图表中表示数量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即把量符号写作分子,单位符号写作分母。例如,“t/hâ€?时间单位“小时â€?,“p/kPaâ€?压力单位“千帕â€?等。人体内某物质的含量,凡已知相对分子质量者,一律用物质的量浓度单位表示;尚未精确测得相对分子质量的组分,如某些蛋白质,仍可用质量浓度单位表示。不论使用的量浓度或质量浓度,一般使用L(å?作为人体检验组分浓度基准单位的分母。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äº?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kg-1d-1”不能写为“mg/kg/d”,也不能写为“mg/kg·d-1”。带长度单位的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如40 mm×20 mm×30 mm不能写成40×20×30 mm,也不能写成40×20×30 mm 3ã€?br />   1.11 数字用法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值的修约不能采用“四舍五入”法则,应为â€?èˆ?å…?看后ï¼?后有数进上去ï¼?后为零看左数,左数奇进偶舍弃”。数值范围的表示形式ï¼?è‡?0应为5ï½?0ï¼?万至10万应ä¸?万~10万,不能写成5ï½?0万;3×109è‡?×109应为3×109ï½?×109,或(3ï½?)×109,不能写æˆ?ï½?×109ï¼?0%è‡?0%应为60%ï½?0%,不能写æˆ?0ï½?0%。以百分数表示的均值和标准差应写作(50.2±0.6)%,而不写作50.2±0.6%æˆ?0.2%±0.6%。分数的分号用斜线表示,数学公式例外ã€?br />   1.12 外文与符å?br />   应正确使用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角标。外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百分号之后的句号用黑圆点â€?”ã€?br />   单位和词头符号一律用正体,量的符号必须是斜体。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名称来源于科学家姓氏时,其ç¬?个字母应大写,如:帕[斯卡]、焦[耳]、瓦[特]…â€?Pa、J、Wâ€?ã€?br />   统计学符号 按国家标准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统计学符号如下ï¼?br />      æ ·æœ¬çš„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字母表ç¤?中位数仍用M)ï¼?br />      æ ‡å‡†å·®ç”¨è‹±æ–‡å°å†™sï¼?br />      æ ‡å‡†è¯¯ç”¨è‹±æ–‡å°å†™sï¼?br />      t检验用英文小写tï¼?br />      F检验用英文大写Fï¼?br />     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 2ï¼?br />     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ï¼?br />     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é’?ï¼?br />     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Ï?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ã€?br />   1.13 连接线 用于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连成一体,我刊用半字线â€?”,若表示范围则用“~”ã€?br />
    作物杂志投稿邮箱:tg@www.imsohu.com

  2,作物杂志投稿要�br />   2.1 本刊已正式启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作者投稿时,须先登陆我刊网站,通过“在线注册”申请帐号,然后点击“在线投稿查稿”。登陆进入系统后,点击左侧“投稿箱”中的“我要投稿”进行操作�br />   2.2 作者按本刊投稿格式(可从网站中右侧“作者园地”下载)要求排版稿件后,按以下程序投稿:①认真阅读本刊投稿指南;②填写稿件信息;③上传稿件。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全文在8 000字以�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和参考文�;技术方法在4 000字以内;经验交流� 000字以内;疑难病例、个案与短篇请勿超过2 000字�br />   2.3 来稿须有作者单位介绍信。介绍信除证明稿件内容的真实性之外,还应证明稿件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问题、署名无争议等。请在来稿上注明联系电话和第一作者性别、籍贯、民族、学位、职称、发表论文篇数、研究方向等信息。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请在文稿首页注明“基金项目:……基金(编号)”�br />   2.4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收到本刊回执�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结果通知者,系稿件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对本刊拟刊用的稿件,作者应及时签订版权转让协议书�br />   2.5 作物杂志已入编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将同时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等多种全文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在投稿本刊时提出声明,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